早在兩千四百多年前,孔子就說過“食色,性也?!笨梢娙A夏大地的飲食文化的歷史久遠,積淀深厚。
“飲食”,以飲在前,卻重在食。正如中國最傳統(tǒng)的飲料便是茶,但喝茶不止喝茶。
經(jīng)常講茶,那么既然說到了茶,不講茶食,總覺得辜負了它。
喝茶不一定要有茶點,但有了它,便別樣的生出了許多茶帶不來的俏皮和世俗氣,讓人忍不住在椅子上賴著,懶洋洋的,連說話也變得熱烈起來。
客來茶當酒。茶點就猶如酒桌間的菜肴,給茶帶來別樣的溫情。
在《茶經(jīng)》中,有兩處提到的“茶果”指的就是古人飲茶佐食的糕點?!恫杞?jīng)·茶之事篇》中“安既至,所設唯茶果而已”、“恒溫為揚州牧,性儉,每宴飲,惟下匕奠茶果而已”,即是此意。
茶與茶食,不同于可樂配薯片,也不同于啤酒配炸雞,它們更像一對兩相清歡的知己。
“中國喝茶時多吃瓜子,我覺得不很適宜,喝茶時所吃的東西應當是清淡的‘茶食’”,周作人的想法,應是說中了大多數(shù)飲茶人的心思。
如同才子佳人,這茶需要有登對的茶點,勿須多,只要有得宜的一兩樣便是極好。
為了要配得上這一口好茶和一顆喝茶的閑心,茶食就得十分小巧精細。
尤其是糕點類茶食,有的做得像花朵一樣,荷花酥、佛手酥、麻花卷、牡丹花糕.....
讓人不忍入口,在口味上,那些餡、糖和果實又十分融合,“在舌頭上分不出各自的味來”。似乎,只有這樣一味茶食才不枉一杯茶的精致。
尤其是人們對茶食循時節(jié)而食和越是細微之處越要盡精微的用心,是對品茗之趣的追求,也是對生活燕閑之樂的期待。
這些茶食,雖不是什么珍饈玉饌,也不是鐘鳴鼎食之類,但因為嗜茶人吃出了門道,茶食就多了些興味,它們也就變成了與茶最登對的茶食。
或許,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道可心的茶食,并不因為它們有多別致,味道如何美味,而是因為這道茶食上的某種記憶和細碎的情懷,令人流連忘返、心情蹁躚。
茶食,吃得有門道,才吃得有情懷。
茶食也好,茶膳也罷,在喝茶的這個活動里,茶是主角,人更是主角。
喝茶的三兩好友,不拘天色早晚,以時間為經(jīng),閑話談資為緯,時時啜口碧色茶湯,佐以清秀點心,共同卻又各自完成一場精神修行,相安無事,歲月靜好。
如今的茶點花樣百出,各式各樣的茶糕、牛扎餅、芝士派層出不窮,味道當然是好的,可要吃出那古典美人,雨中嫩芽的興味來,卻是不易。
可見好茶點需要好的想象,茶點不用多么繁復,需要的是對生活豐富與趣味的感知和追求。
就像周作人在《北京茶食》里說的:我們看夕陽,看秋河,看花,聽雨,聞香,喝不求解渴的酒,吃不求飽的點心,都是生活必要的
——雖然是無用的裝點,而且是愈精煉愈好。(圖文來源詩詞美學)
來源:茶貴人
如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請聯(lián)系刪除